【导语】:胃肠道息肉,是指任何隆起于胃或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。名称仅表示肉眼外观,并不表示病理性质。胃肠道息肉以大肠为多见,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,其大小直径可自2毫米至20毫米以上不等。下面鄂州仁健医院的医生为您重点介绍大肠息肉。
大肠息肉分类不一,根据息肉外观可描述为:菜花样息肉,乳头状息肉,桥状息肉,广基息肉,带蒂息肉等。
医生表示目前临床上大肠息肉分类为:
(1)腺瘤性息肉:是多见的一种,包括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、混合型腺瘤3种。
(2)炎症性息肉:是肠粘膜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。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、阿米巴痢疾、肠结核病人。
(3)错构瘤型息肉:多发生在儿童。
(4)增生性息肉。
大肠息肉治疗技术:四维量子修复疗法技术
目前,用于诊断大肠息肉的方法主要是结肠镜检查和钡剂灌肠检查。钡剂灌肠检查因易受粪便干扰,不能活检和做进一步治疗,已逐步被肠镜所取代。结肠镜检查不仅可直视观察大肠黏膜的细微病变,还可通过活检来确定病变的性质,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重要手段。
对于大肠息肉的治疗,鄂州仁健医院先采用微痛电子胃肠镜先行确诊直肠息肉的位置、大小,随后在镜下摘取息肉进行病理活检,确诊息肉是否有恶变的可能,如果无恶变,适用没有痛苦,肠镜下借助微创疗法进行摘除;若发现恶变,则适用保肛术进行治疗,既能祛除恶变组织,又能保住肛门正常功能。
鄂州仁健医院的医生提醒:息肉摘除后定期复查
大肠息肉多有遗传倾向,大肠息肉患者的直系亲属,如兄弟姐妹、子女等,患大肠息肉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~6倍,患大肠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6~10倍。因此,若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患者,一旦发现自己有大便出血、腹泻、大便变形等异常,应及时去医院就诊。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,请点击免费在线咨询医生作答。